于茵,祖籍山东郯城,1976年5月生于上海,农工民主党党员。先后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包装设计专业及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士学位,研习小写意花鸟画十数年。2015年获江苏省首届艺术博览会中国画展区铜奖。作品曾先后发表于《海上名家图录》;《十招画室扇面范画》;《十招画室小品范画》;《海上艺坛》等书刊。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中西美术融合协会会员。
于茵为人豪爽,古道热肠。一直对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发展予以关注,对书画会的复名重建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在宏观发展与局部落实等方面都提出创造性指导。这种执着精神从她的画作中可见一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的是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同样写的是牡丹。“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写的还是牡丹。
说真的,以前的我,不喜欢牡丹。总觉得牡丹太过浓艳富态,太过雍容华贵,太过显摆招摇。我喜欢莲荷的清丽绝俗,喜欢茉莉的幽淡芬芳,亦喜欢梅花的冰肌雪骨。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动了情,那倾国倾城的美艳,花团锦簇的丰盈与饱满,让时光过得不再虚浮和浅薄。
所谓至俗即为至雅,更何况牡丹并非俗品。她贵为花中之王,曾经繁盛于唐时的长安,开醉了整个洛阳。帝王为之生情,贵妃为之失颜,文人墨客为之痴心不改,平民百姓亦为之狂热不已。尽管如此,牡丹一如既往地在属于自己的季节妍放,不遮遮掩掩,不理会世间俗流。
邂逅画家于茵画的《牡丹图》时,让我更加确定,以往对牡丹的所有偏见,实在是太过浮浅。牡丹的花叶,在她湛湛笔墨下,开到难舍难收,惊心动魄。那华丽雍容的姿态,像是杨贵妃,在明月楼台,曼舞一支霓裳羽衣,令大唐天子倾倒在她的裙裾下,一醉不起。
之前,也欣赏过于茵的水墨荷花与水仙等不同品种的花木、鸟雀。也为其纸上翰墨的芬芳,痴迷到难以自拔的境地。都说,想要真正读懂一幅画,讲究的是缘分。我也许不是那个解画的知音,但赏过于茵老师的诸多佳作,却真的可以读懂她的心性,她的柔情,以及她的恬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雅端庄的女子,其笔下的牡丹,更多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妖娆与风韵。她会让曾经认定了百媚千红,独钟一色;弱水三千,只饮一瓢的人,有了新的念想、新的企盼。我自认为是个疏淡的女子,却为她的一幅《牡丹图》,低眉垂目,眷眷不舍。因为我真的爱极了画中,这份盎然忘我的富丽,还有那种与人无尤的张扬。
原来人的心,真的是那么薄弱,薄弱到禁不起一幅画的诱惑。爱上于茵的《牡丹图》,是注定了的因缘际遇,别无选择。钟情于牡丹,并不意味就将昨日所喜好的草木匆匆忘记,只是让心灵,更多一份依恋与向往。而我们,一如从前,那般的纯粹与洁净。
于茵的画是一场富丽堂皇的盛宴,让平凡的你我,一往情深地赶往春天,去赴那场姹紫嫣红的约定。想来一位画者的成功之作,所要达到的意境,就是如此。让看客藏者,为之醒醒梦梦,暮暮朝朝。
不是天上造化巧,上苑那得有此花。这是于茵《牡丹图》中所题的诗,道尽了牡丹独一无二的风华。而我相信,她的画,必定像牡丹一样艳冠群芳,天香国色。
祝福于茵女士心手双畅,幸福安康!
部分作品展示